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

week11-李昱佑

我们为什么要做VR?

近年來VR發展快速,除了一般的遊戲娛樂、實境電影外,還能夠廣泛運用在醫療、遊樂園(如VR雲霄飛車)、教育(如讓學生體驗歷史事件實際的情況)、醫學(如模擬人體器官,讓醫生能多加訓練開刀)、軍事訓練(如熟悉戰場環境或是飛行訓練)、實境逛賣場、房屋銷售等商業用途,促使各界紛紛加入,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。
美國哲學家希拉蕊‧普特南曾提出的「桶中之腦」概念(實驗基礎為人所體驗到的一切最終都要在大腦中轉化為神經訊號)套用於VR中,如當有人於你的身後掉落物品時,其反應應是向後轉後,才得知到掉落物品者的性別資訊,換句話說:聽到聲響(判斷行為的依據),轉身(行為),看見掉落物品者(獲得資訊)。可見聲音在此所發揮的作用是導致後續行為最初始的依據,它是引導使用者獲取資訊的「線索」,此體現出關於音訊對於實現沉浸感的作用,當使用者在虛擬世界所做出的反應和在現實世界一致時,才會有「真實性」。(張瑞博,民105
2016年的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(TGDF)訪談中,知名遊戲公司Valve旗下專門為VR製作的The Lab遊戲團隊中的遊戲設計工程師Tejeev Kohli提到:「如何創造真實沉浸感?世界必須因玩家有所不同,體驗者感到這個世界會回應他的互動,且在互動的過程中感到滿足。」綜合上述所說,除了將各項音效應用在VR上之外,本研究亦會加入豐富互動元素,讓使用者能感受到更多沉浸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